时讯动态

通知公告 更多…
变局与新局——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应变创新之道与‘双一流’建设”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2020-12-09

     12月6日,“变局与新局——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应变创新之道与‘双一流’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举行。本论坛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联合主办,由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协办。会议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云南大学、吉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共2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变局与新局——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应变创新之道与‘双一流’建设”这一主题。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研讨会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主持。

向波涛致辞

向波涛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清华大学近年来在文科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肯定了清华政治学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的前景做出展望。

研讨会的第一专题为“全球政治变化趋势与中国政治学科的新使命”。该专题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邢悦副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阎学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唐士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李彬分别就“新使命”主题作主旨发言和评论。

阎学通将国内政治学分为两部分:国际关系和内政研究,并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谈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对于今后发展演进的看法。阎学通认为国际形势最大的变化,一是中美竞争和两极格局的形成,预计是十年之内的基本态势;第二是数字竞争,中美竞争的核心是数字竞争,和冷战时期意识形态竞争有很大不同。阎学通结合国内政治学的发展提出了五个要点:第一件事,数字时代带来很大的变化,网络的发展对政治学的触及非常大,如何共同努力恢复国际关系研究的严肃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第二是增强学术性,国际形势、国际政治变化巨大,不能再固守原来的想法;第三点,提高科学性,任何研究方法都有缺陷,应提倡不同研究方法之间的竞争;第四,要提高国际性,鼓励青年教师在国际会议和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最后一点,要注重时代性,在上千年不变的道理和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与当下时代的结合。

唐士其论述了西方政治分裂的原因,从比较特殊的政治学角度展望西方的未来发展,并在理论上作出解释。时殷弘从世界格局的现状和后新冠时代的变化讲起,认为代表未来世界政治主流的也许将是一个中间区域,而不是任何超级大国。全球政治环境和思想观念环境将发生转变,不再容忍霸权性,更强劲地倾向于民族国家权利和政策独立。李彬用理工科的思维思考了中国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认为中国学者要在政策建议和科研发表方面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国际话语权。

会议现场

阎学通将国内政治学分为两部分:国际关系和内政研究,并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谈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对于今后发展演进的看法。阎学通认为国际形势最大的变化,一是中美竞争和两极格局的形成,预计是十年之内的基本态势;第二是数字竞争,中美竞争的核心是数字竞争,和冷战时期意识形态竞争有很大不同。阎学通结合国内政治学的发展提出了五个要点:第一件事,数字时代带来很大的变化,网络的发展对政治学的触及非常大,如何共同努力恢复国际关系研究的严肃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第二是增强学术性,国际形势、国际政治变化巨大,不能再固守原来的想法;第三点,提高科学性,任何研究方法都有缺陷,应提倡不同研究方法之间的竞争;第四,要提高国际性,鼓励青年教师在国际会议和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最后一点,要注重时代性,在上千年不变的道理和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与当下时代的结合。

唐士其论述了西方政治分裂的原因,从比较特殊的政治学角度展望西方的未来发展,并在理论上作出解释。时殷弘从世界格局的现状和后新冠时代的变化讲起,认为代表未来世界政治主流的也许将是一个中间区域,而不是任何超级大国。全球政治环境和思想观念环境将发生转变,不再容忍霸权性,更强劲地倾向于民族国家权利和政策独立。李彬用理工科的思维思考了中国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认为中国学者要在政策建议和科研发表方面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国际话语权。

第二专题讨论会现场

      研讨会的第二专题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创新与学科建设”。该专题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唐晓阳主持。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教授在发言中简要概括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破解的几个难题,从“一带一路”实践的角度强调了扎实持续的国别研究的重要性。云南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晨阳教授也强调了在两个大局下,区域国别研究的意义和现状,指出区域国别研究需要加强学科化和学术化的发展趋势。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张贤明教授从政治学的话语体系、学术共同体、促进个性化发展和强化共同建设方面,对政治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评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周方银教授认为中国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比如过分强调指标化的观念,并对未来国际秩序的打破和重建做出了预测。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史志钦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对其他老师们的精彩发言作出总结和评论。

第三专题讨论会现场

研讨会的第三专题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学科引领性议题”,由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孟天广副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回顾了过去40年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历程,并指出了现存的问题和中国知识界需要关注的重点。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长东副教授结合北大政治学的发展和自己研究的心得体会阐述了构建政治学的中国学派存在的困难和未来的发展预期。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张明君教授总结了政治学科目前发展的四个问题,并认为中国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制约大师产生的重要因素。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张小劲教授分析了政治学研究的经典主题是权力,以及如何通过持续深化、横向拓展和方法驱动来有效深化这一主题的研究。

研讨会的第四专题为“新时代政治学改革与实证研究”。该专题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漆海霞副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韩召颖教授分析了在政治学研究中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国际关系实践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认为中国的国际关系学是多元的,并且必须基于中国参与国际关系的实践和科学方法。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清敏教授就外交学研究所面临的困惑,强调了对外政策的研究中实证方法运用的重要性。他提出,当代学者面对外交学研究挑战时,不仅要掌握实证主义的方法,更要注意到现在研究方法正在发生的变化,并且开阔视野,用更多的方法来推动外交学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教授讲述了自己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心得体会,主张中国的政治学发展不能单方面强调研究方法演进,更要像美国学者一样提出概念,供后来的学者学习探讨。发言结束后,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孙学峰作出总结,认为政治学科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困惑,其实是如何更好的区分学术导向和政策导向,政治学不管是国际关系、比较政治还是社会科学,都要坚持科学方法,坚持解决性的研究,找到解释性的自变量,才能够提高学者的地位、学术的水平,还有学术共同体的自豪感。

最后,阎学通、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秘书长陈琪教授对本次研讨会作出总结并宣布研讨会圆满闭幕。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