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日,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唐晓阳副教授应哈佛大学Jacob Olupona教授之邀,访问了哈佛大学非洲与非洲裔美国人研究系(Department of African and African American Studies),并作为客座教授在该系开设的非洲研究导论(Introduction to Africa Studies)课程上授课,本次授课主题为“中国对非关系概况”(Overview of Chinese engagements in Africa)。

在课上,唐晓阳老师简要回顾了中非交往的历史沿革与各个发展阶段,着重分析了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援助、投资、产业转移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唐晓阳老师指出,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量超过是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对非贸易的总和。中国对非洲的影响力已不容置疑,非洲在中国的外交与经济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产业发展的“雁型模式”理论,非洲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理想承接地。唐老师根据自己在非洲二十多个国家、近千家企业与经贸区的实地考察经验,分析了这种产业转移的内在必要性与外在挑战。他指出,基础设施与政府治理是非洲国家承接制造业的两个短板,但相较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中国投资者在克服这两个短板所带来的困难时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因为中国近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基础设施与政府治理从低至高、不断改善的过程。中国的企业家更能以一种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非洲目前存在的不足。随后,唐老师分别分析了中国与非洲在制造业、农业与经济特区方面的合作情况与发展前景。
唐晓阳老师内容充实、论证严密的讲课激发了在场哈佛研究生们的兴趣与思考,授课过程中不断有同学提出问题,原计划45分钟的授课延长至了90分钟,Olupona教授也亲自提出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包中非合作“安哥拉模式”的具体运行细节、中国向非洲产业转移的内在必要性、“非洲崛起”是否能如“中国崛起”一样实现等等,唐老师一一对问题进行了解答,获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赞许。课后,许多上课未能获得提问机会的同学继续向唐老是请教,Olupona老师表示唐老师授课为该门非洲研究课程带来了相当多新内容,并当即邀请唐老师明年春季学期继续到哈佛在其开设的“非洲企业家”课程上授课。双方一致表示将保持密切联系,争取建立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在非洲研究领域的长期合作关系。
(撰稿:唐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