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人文学院非洲研究项目主任、语言学系教授博艾敦(Adams Bodomo)博士6月17日在我校新斋做讲座,介绍了在华非洲人和非洲社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于同学们开展地区研究和跨文化交流传播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本次讲座题为“非洲人在中国:非洲最新移民社群的要点问题及解释”。博艾敦博士来自非洲加纳,自2006年起就开始研究在中国的非洲人和非洲社区,主要侧重其数量、分布、人口构成、教育、职业、语言及他们与当地中国社区的交流情况。
据博艾敦博士和他的团队估算,目前居住在中国的非洲人大约有50万人,广州是最主要的聚居地,其他非洲人散落在义乌、上海、北京、香港、澳门等地。在广州的非洲人以西非人为主,其中尼日利亚人为最多,其次为加纳人,大部分非洲人选择做与中非贸易有关的工作。广州当地的非洲社区较为成熟,中国人与非洲人之间的生意往来比较多,博艾敦博士甚至在广州吃到了中国人做的正宗加纳菜。
不过,博艾敦博士在调研中也发现,非洲移民和当地中国人在贸易和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不少语言和文化障碍。在语言方面,双方寻找各种办法来克服交流障碍,包括非洲人学习中文及中国人学习非洲英语、非洲法语等。双方甚至可以利用计算器来砍价,博艾敦博士将之称为“计算器交流”。文化差异要克服起来则相对更加困难,需要双方以更加包容的态度互相理解,加强交流互动。
博艾敦博士的介绍结束后,在场同学踊跃提问,包括中非贸易、中国人对非洲人的刻板印象、在华非洲人与中国人通婚后的第二代等问题。
博艾敦博士的研究领域是普通语言学理论和非洲研究,目前研究项目包括从跨文化沟通角度研究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在亚洲的非洲移民社群发展,以及加纳契维语、中文、侗语、壮语等语言的语法和语义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