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和工程服务”研讨会圆满举行

2012-11-06

2012年10月31日上午9:30,由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举办的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和工程服务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明斋315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陈琪副教授主持,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包括:

査道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导,中国著名石油能源安全问题专家)、

孙金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科研处,教授,博导)、

管清友(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宏观研究处处长、调研处处长,现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博士)、

庞昌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石油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赵昌会(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国家风险评估师)、

涂建军(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

周雷(零点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张萌(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Josh Gordon(耶鲁大学人类学博士研究生)、

Matt Ferchen(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教授)、

唐晓阳(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讲师)等。

会议主要议题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国内外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和工程服务何以成功,二是国内外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和工程服务为何失败,三是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和工程服务的经验教训,四是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和工程服务的战略建议。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这四个主题,畅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査道炯教授认为,中国石油企业与其他国家石油公司的经历相比,既有共性,如得不到国内舆论同情、前线操作工人安全问题、被指责是资源国“资源诅咒”的推手等,也有特性,如相互竞争压价、政府官员“高访”频繁且高调、对务虚活动不参与、不资助等。建议中国石油企业在今后的海外投资和工程服务中,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利用政府外交资源,大力参与国际务虚论坛,在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谈判等。

孙金声教授以中石油为例展开讨论,认为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发展很快,但和海外同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和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关系,因为中国的专业分得太细。中国石油企业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施创品牌战略全面提升竞争能力,发挥综合一体化服务战略优势,建立海外服务和风险评估机制。

管清友博士认为,对能源安全的理解,中国石油企业的理解与国家领导层面设想的有区别,中国石油企业面临新的十字路口,体制问题直接影响对外投资和工程服务,因此,必须要反思体制改革问题。   

庞昌伟教授认为,在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要加强对具体问题的大局、区域、国别的深入调研,对竞争合作理论要进行整合,要思考中国能源外交理论是否需要新突破,投资贷款换资源模式是否可持续等问题。建议通过能源产业结构调整,鼓励私营企业参与石油走出去战略等。  

涂建军研究员对中国石油体制改革持消极看法,并以页岩气为例,认为目前只是浅层次的改革。中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新趋势是越来越多地涉足北美,但必须充分考虑投资对等性和环境风险。  

周雷研究员对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和工程服务提出了“海外智投”的概念,强调以人类学的方式研究问题,并以在缅甸的一年实地调研为例,阐述文化融入在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和工程服务上的重要性。 

唐晓阳副教授对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中国石油市场巨大的需求必定促进石油企业进行改变,中国石油企业比西方企业相比,各有优势和不足,目前,石油换项目的方式对中国石油企业来说是相对较好的方法。

Matt Ferchen副教授提出中国在委内瑞拉的投资问题,认为委内瑞拉算是拉美风险最大的国家,查韦斯再次当选使得中国面临的风险比前更大,尤其是查韦斯之后,竞争环境如何改变的问题。  

Josh Gordon以中国在缅甸的投资为例展开讨论,认为当地知识和历史知识对于中国石油企业来说比较重要,应重视当地话语权,善于和西方、媒体及当地民间组织沟通。

张萌研究员介绍了在伊朗的调研情况,认为中国石油公司虽然更多地介入伊朗事务,却因为国际制裁无法将利润转移回国。

赵昌会认为,中国石油企业前方企业和后方企业的沟通不足,企业全都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中国学者的研究一是要具建设性,二是要尽量贴合实际。

由于讨论气氛热烈,原定于中午12:00结束的研讨会于中午12:30结束。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应加强学界与企业的理解、交流与探讨,使研究更具针对性,使企业获得更多智力支持,为中国石油走出去、走下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