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2021年研究生论坛

2021-05-26

2021年4月29日星期四,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2021年研究生论坛正式启动。本次研究生论坛线上线下相结合,共设三场分论坛,4月29日线下论坛由孙学峰老师、佘纲正老师点评;5月13日线下论坛由李彬老师、刘丰老师点评;5月13日线上论坛由王丽洁博士后、冯婷婷博士后点评。国关系研究生张希坤、白映月、潘雯菲、王昊、刘钊、赵丹阳、司晓宇、林心怡、郑嘉玥、汤振威、蔡智惠、李佳圆、米安娜、孔永乐、金善化、陈璟以及博士生翟大宇参加论坛。

第一场分论坛于4月29日下午明斋举办。张希坤分析研究了华为5G政策的政治逻辑,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数字时代大国竞争与国际秩序转型的理论积累。翟大宇关注了中国的气候政策,分析其演变及其原因,对于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一定解释力。刘钊通过选取美法分歧、苏捷分歧两个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认为领导国与追随国之间是否进行协商是关系性权力维护与否的关键条件。潘雯菲采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作出当前中国社交媒体中粉丝民族主义者的完整画像及其对中国外交政策调整和外交话语表达的影响。白映月深入黄马甲运动的社交媒体平台策源地,详细概述了通这一社会运动发生的背景和细节过程。

第二场分论坛于5月13日下午明斋举办。司晓宇选取希腊、意大利、波兰、匈牙利作为研究案例,分析了民粹政党执政对该国与中国“一带一路”合作的影响。林心怡通过研究21世纪以来的日伊关系,解释了日本在发展与伊朗关系时如何应对来自美国的压力并维护好美伊关系。郑嘉玥通过分析2020年石油价格战与三边协调达成始末,结合三边主义的概念尝试探讨美、俄、沙在后疫情时代进行稳定合作的可能性。汤振威透过国际公共物品和可持续国际经济发展理论,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分析中国一带一路对区域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国际公共物品。蔡智惠将研究问题聚焦各层面的统一国家认同变化,以冷战结束后总体的韩国的统一国家认同的变化原因为中心进行分析。王昊通过对既有文献的回顾与整理,总结了当前美国社会存在的极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对美国民众对华态度的研究,并力求对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赵丹阳通过比较案例研究的方法,测量了灾害严重程度对触发中国相关行为的影响,并检验了两国的建交关系作为干预变量对该路径的影响。

同时,第三场分论坛于线上进行。米安娜通过分析俄罗斯公共外交的起源和发展、厘清俄罗斯公共外交概念,分析今日俄罗斯相关案例,为应对挑战提供相关支持。孔永乐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因应于香港《基本法》第43条有关“双重问责”问题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香港问责制度与政治稳定的关系。金善化将韩国设定为追求中等强国身份的行为者,分析韩国政府作为中等强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的影响力、得到中等强国认可而选择的外交政策。陈璟寻找解释美国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政策成败的学理脉络,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探索构建更完善解释框架的突破口。

点评老师从问题阐述、研究设计、观点升华等多方面提出详实的建议,鼓励同学们以扎实的文献综述为基础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论证。这次论坛吸引许多国关系同学旁听,参与者从点评老师的点评中受到很大启发,在此非常感谢老师们拨冗参与。最后,第三次线上研究生论坛圆满结束。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