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数字时代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1-12-13

12月10日,“数字时代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研讨会在清华大学顺利举行举行。本论坛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联合主办,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协办。会议邀请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共2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数字时代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这一主题。研讨会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主持,清华大学文科处处长杨永恒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作为会议主持人致辞并欢迎各位学者的到来并简要介绍了在过去的一年中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做出工作建设以及本次研讨会的中心主旨。清华大学文科处处长杨永恒做致辞发言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清华大学近年来在文科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肯定了清华政治学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就数字对治理在三个层面的改变做简要阐释,充分肯定了在新背景新形势下研讨研究数字时代与全球治理的问题是具有迫切性的,同时期待这次会议的能够对学科建设,对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思路,对学校文科学科建设产生积极作用。随后与会领导与学者合影留念。研讨会正式开始。

研讨会的第一专题为“数字时代国际政治研究的内容方法”。该专题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主任唐晓阳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教授、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教授(线上)、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吴志成教授(线上)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副院长孟天广副教授分别就主题做出主旨发言,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秘书长陈琪教授做出总结评论。

阎学通教授认为就目前而言,第一点是数字思维还没有成为大国外交决策的基本思维,依旧维持冷战时期的地缘战略思维来进行决策,而网络空间作为人类在一个新的空间进行生活的时候,他的行为生活方式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发展趋势是大国战略竞争的领域内容事物在网络空间的不断增长,数字经济现在占到中国GDP的38%,2021年估计应该到40%就再增长2%,美国已经超过50%,德国也已经接近50%,因此网络空间的安全的重要性将超过领土边界的重要性。第二点是数字竞争和自然空间竞争的有很多的不同,现在的技术先民用后军用而不像过去先军用后民用。军用技术国家可以任何大国都可以不计成本的投入研制,而数字技术它以市场技术为主,公司或者科技巨头无法不计成本进行数字技术的研究。也就促使很多小国放弃了对数字技术的研发,更多利用对冲机制在大国间获得利益。第三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与社会道德关系,伴随着人工智能无人机的使用带来的结果增加了战争频率,这是我们需要新的理论去解释应当如何制定规范,作出新的实际策略。最后从国际关系专业理论研究做一个非常全面的阐述,关于路径依赖的认识学者应该怎么样来更好的研究它等等。陶坚教授认为对数字时代这种变化的深刻认识是认识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应有之义,数字时代的永久性、可复制性、及时性、高效性和动态性这些特点对国际行为理念的变化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在数字时代拟态环境下对数据的处理对于规律的发现,比过去更加快更加有效,但是对真假的判断难度却更加复杂,也就要求当今的研究更加需要前瞻性。朱峰教授认为从数据时代生产改变人类的基本生活思维方式到包括利益分配,国际关系和政治学一定也会进入一个新的数据时代的革命的新的前沿和新的变化,强调数据时代的最重要的本质的变化就是机器计算能力可以通过算力算法取代通过人脑对信息的分析。因此数字时代的参与主体变为非国家行为体,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数据经济数据时代的直接建设者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巨头和蓬勃发展的科技新锐,第二个是参与主体是数据时代的投资者,最后一个潜在的参与者是学者作家公众人士。同时由于数据经济的最大的特点打破原有国家区域的空间,也就对国家、国家安全和国家的权利等产生了一个再定义的问题。吴志成教授认为第一数字全球化通过网络和数字平台促进数字的跨境流动,综合影响国际经济贸易、国际政治和外交的形式,甚至改变全球化参与者的构成,以及国际经济、投资规则体系和全球治理体系规则。第二数字城市化引发风险挑战意义的凸显,数字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呈现出超越人类自理能力的发展态势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既拉大了既有的数字鸿沟,也引发了新的创新的鸿沟,美国主导的数字和科技的霸权将可能延续性传统的霸权。第三全球数字治理主体和决策主体的多元化的特征突出,全球数据治理的手段主要还是以软约束为主,缺乏统一的治理方案、有效的治理体系和统一的治理规则来应对数字全球化概念的跨境性、外部性和外溢性的问题。第四探索创造新的数字化的这种国际交流沟通的方式,加强全球数字的能力建设,提升国家的道德自律,要摆脱权力政治下的的这种零和博弈的思维,来培养数字化时代的共同的文化等。孟天广教授认为目前数字产品有四个要素是数据、算法、专利和生产,正在重塑治理的掌握权和控制权,影响到政治跟经济的关系。并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介绍在数字时代当中的一些最新的挑战。

陈琪教授对做出总结,并提出第一数字时代到底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还是负能性变化。第二在数字时代下对国家和财富需要重新再定义,数据成为财富带来一些系列认识论本体论的改变。第三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在学科的发展中出现的关于研究方法路径的新议程。

研讨会的第二专题为“科技变革中国际政治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该专题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主任邢悦副教授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教授、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教授(线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方长平教授(线上)分别就主题做出主旨发言。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漆海霞副教授对精彩发言做出总结和评论。

谢韬教授讲述了自己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心得体会,认为是数字时代的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国际交流、职业发展都面临着新挑战新变革和新机遇。孙吉盛教授谈及数字时代给国际政治带来的四个方面的变革,第一对国际政治的学科边线带来变化,第二个对核心概念的边界带来挑战,第三对知识的边界带来挑战,第四对认识边界带来变化,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如何能够适应这一些系列的变化和挑战。戴长征教授提出数据带来了两面性,决定如何来支配制定手段和形式,改变了霸权和强权,也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与时俱进掌握先机。张海滨教授分享了北大国际关系人才培养的经验,注重国际人才国际事业的培养,需要有专业化知识,文科新工科的要交叉融合,并且注重使用新的研究方法。方成林教授详细介绍数字化时代对课程、教材、师资力量、学术成果、理论建构等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主张在进入到数字时代或者在数字时代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界会对数字化时代进行一个反思。

漆海霞教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做出总结,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网络使老师的权威和学术的行为受到影响,导致过去一些教学方法受到很大的质疑的,以及在未来学科设置方面更加趋于融合和综合,鼓励学生广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信息。

会议的最后,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秘书长陈琪教授再次对本次研讨会做出回应总结,再次感谢所有参会的学者,并宣布研讨会圆满闭幕。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