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采访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陆晨

2019-04-23

近日,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本科生陆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成为中华骨髓库引入清华大学以来出现的首位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成功并顺利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学生。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系委会成员对陆晨同学进行了采访,陆晨同学分享了自己从接触捐献信息到参与捐献的经历。

首先,陆晨回忆了自己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渠道的方式。“2016年7月2日,在清华毕业季无偿献血纪念活动,我在C楼献血现场的展板看到了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信息。”尽管这是陆晨第一次接触到造血干细胞捐赠的相关知识,但是他的直觉告诉他,捐赠造血干细胞与献血一样,是对社会有利的事情。于是,他决定在中华骨髓库里留下一份自己的血样,期待能够有机会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陆晨表示,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步骤并不复杂,但是具备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程序。捐献者只需要在中华骨髓库留下一份5-8毫升的血样,之后是一定时间的等待期。当有患者在中华骨髓库初步配型成功后,会由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联系捐献者,并确认捐献者的是否还有捐赠的意愿。如果捐献者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接下来会进行精确度更高的配型检验。若配型结果显示吻合,捐献者需要接受捐献前的体检。体检符合要求后,捐献者需要等待患者所在医院的采集通知,确定好患者与捐献者的时间后,再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整个过程捐献者和患者方面的沟通全部经由第三方——红十字会方面完成,双方都不会知道对方的个人信息,是一种双盲机制。

陆晨具体介绍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原理。早先的造血干细胞的捐献,采取的是抽取骨髓的方式,这是因为人体的造血干细胞大部分都位于骨髓中。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捐献是通过注射相关药剂,使骨髓腔加速分泌造血干细胞到外周血中。然后,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我在整个捐献过程中,一共被抽取了65毫升左右的血液,比献血采集的血液还要少。这和捐献成分血的差别并不是很大,但是可能意义会更重大一些。所以我现在恢复得还好,没什么不适。”

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后的陆晨

陆晨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将自己的血样留在中华骨髓库中。他认为,不论是红会或者是其他部门,为了提高大家的捐赠意识。首先,要让大家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捐赠意义和捐赠流程认识到位。造血干细胞的捐赠是怎么一回事,会有怎么样的影响,都需要进行一定的说明。清华学生在认识到这件事对社会的意义之后,愿意做就自然会去做的。陆晨认为,在清华这样一个充满着正能量的环境,只要让大家对捐赠造血干细胞的认识到位,自然就会有很多人去做的,不需要更多的宣传动员。

最后,陆晨说道,“我只是一个代号,清华的某个学生。大家只要对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有了科学的认识,就会有很多人去这样做,甚至不需要榜样的激励。因为这里是清华,本来就很有正能量。我当时和我的导师邢悦老师请假说,‘下次组会无法参加,因为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邢老师答复我的那句话,我至今难忘——‘我理解,这是公民的责任’。之后,邢老师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这也让我无比感动。”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