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2013年春季学期博士生论坛总结

2013-07-01

2013年春季学期我系一共举办了4次博士生论坛,共有5位同学就自己的研究题目做了主题发言。这5位同学都认真准备了报告材料并提前提供给大家阅读。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2位报告人是来自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博士生候选人。她们的参与有助于处在研究起步阶段的博士生同学们了解外国的博士生所关注的问题和使用的研究方法。邀请校外或国外的博士生参与论坛是我系博士生论坛发展的新方向。下面分别对这4场博士生论坛进行简要总结。

2013年3月8日上午10点半至12点,在明斋315会议室哈佛大学政府学院的博士候选人金智惠(Kim Jeehye)到访我系并面向博士生进行了开题报告的交流。金智惠博士的研究方向是中国外交政策和东亚国际关系。研讨会的主题是她博士学位论文中的部分章节,题目是《脆弱地区中的崛起:国内政治与崛起国的周边政策》。金智惠博士首先阐述了论文的背景、困惑、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张传杰老师对论文提出了建议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讨论环节中,我系各位博士生同学都积极参与,对报告提问并评述。金智惠博士是第一位在论坛主讲的国外大学的博士生。

第二位参与我系博士生论坛的外国博士研究生是来自德国GIGA研究院亚洲研究所的博士生候选人,妮古拉•尼玛尔(Nicola Nymalm)。论坛于2013年3月21日下午2点至3点半,在明斋221会议室举办。妮古拉博士是GIGA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员和博士候选人,主要研究方向是东亚国际关系和中美经济关系。她此次报告的题目是《从日本问题到中国威胁-分析美国对日本(1980-1995)和对中国(1995-2010)的经济话语》。妮古拉博士首先介绍了她的研究问题、背景,比较了美对日经济政策和对华经济政策的区别,最后简单解释了话语分析方法及其应用。报告结束后,在座的博士生与妮古拉博士进行了细致深入地讨论。

2013年5月10日,2011级博士生王亮在明斋337做了题为《中欧“欧洲研究”国际合作与中国对欧认同观》的主题报告。王亮同学的报告是在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论文观察到中国与欧盟开展的两次大规模国际合作项目,即1997-2001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和2004-2008中欧欧洲研究中心合作项目。重点讨论这两个项目如何影响中国学术界对于欧盟的认同观,并且进而通过内参咨询等渠道影响到中国政府对欧盟的认同观,影响到中国对欧盟外交政策的制定。参加此次论坛的有来自各个年级的博士生。大家讨论热烈,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问题。

本学期最后一次博士生论坛与2013年6月13日在明斋315举行。报告人是2012级的博士研究生周柏吟和刘若楠。首先,报告人对各自获得2012年国关系学术新人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汇报。周柏吟同学的报告题目是《两岸80后认同差异比较-兼论美国文化对认同的影响》。他的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何在2008年两岸各界交流增加的情况下,调查却显示台湾人对“一个中国”和自己是“中国人”的认同感有所下降。柏吟同学试图以台湾80后青年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解答这一问题。之后,刘若楠同学做了题为《越南在中美之间安全平衡的原因》的报告。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越南在与中国有安全矛盾的情况下,为什么一方面没有与美国深入地发展安全关系,另一方面却与中国保持密切的安全互动。她的从越南政府对民族主义和民主规范两方面的担心建立了解释这一问题的理论框架。数位博士生参与了此次论坛,大家重点就周柏吟同学的研究方法和刘若楠同学的案例展开了讨论。

本学期的博士生论坛圆满结束。论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系里和众位热衷学术研究的博士生同学的支持。班委会必定继续努力,将博士生论坛越办越好。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